經濟(Economy)的由來是一個希臘字,這個字代表的意思是『管理家務的人』。不管是經濟或是一個家庭都必須要面對許多的問題,例如:誰來工作?要製造多少商品?要用多少資源?價位要定在哪裡?...等。而經濟學主要是研究要如何來使用/管理我們所擁有的有限資源
原理1:人們必須要面對選擇,有捨就有得 (People face trade-offs)
簡單說就是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』,在有限的資源下,我們不可能擁有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。是要填飽肚子先還是先把錢拿去買好看的衣服?
原理2:你願意放棄的事物的價值就是機會成本 (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)
我們在做決定前必須要考量每一種選擇的成本效益。要選擇上大學還是直接去工作?
原理3:理性的人會思考邊際效益 (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)
如何用最小的成本來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
原理4:人們會對獎勵做出反應 (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)
我們可能會因為獎勵或其他因素而改變我們的選擇或決定。加薪可能會激勵我們更努力工作。
原理5:交易可以使人每個人更好 (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)
交易會促使我們競爭,驅使我們專精於我們最拿手的事,使每個人都可獲利
原理6: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式 (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)
市場可以用來有效的分配資源,我們可以選擇要買什麼、要去哪裡工作,企業可以選擇要顧用誰和要賣什麼商品
原理7:政府有時可以改變市場表現 (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)
政府可以辦演監督的角色,這樣可以避免市場崩潰,但這並不是每次都有效
原理8: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該國家的生產力 (The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a country's production)
原理9:政府印太多鈔票會使物價上升 (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)
造成通膨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貨幣數量。當政府印更多鈔票時會造成該國貨幣的貶值,使該國貨幣的購買力降低
原理10:社會必須面對短期通膨和失業的取捨 (Society faces a short-term trade 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)
- Nov 21 Mon 2011 15:57
經濟學101 - 10個基本 原理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