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2008年初我決定退出基金投資,並不是因為受到金融風暴傷害,也不是急需用錢。當時想了很多、看了很多書、找了很多資料,也和老大還有幾位理專討論過,最後我決定全面退出,主要原因是基金後面所隱藏的黑暗面。

上一篇簡單介紹了基本的基金資料,這一篇就是要來討論基金的黑暗面。不過在點出這些黑暗面之前,我想要聲明一件事:我針對的不是全部的基金,也不是強調基金是黑的,這裡主要是針對主動式的基金的評論。

首先來看的是管理費 - Management Expense Ratio (MER)。顧名思義MER就是基金公司管理這支基金所需要的費用,其中大至上可分為兩種費用:管理費(Management Fee) & 行政費用(Operating Expense)

說到管理費你會想到什麼?很多人大概會說是基金經理人的薪水,可是只是管理費其中一部分。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還有一個費用叫做基金銷售佣金(Trailer Fee),這是基金公司付給理專或其他銷售該基金公司的錢,算是謝謝他們推售基金。不要以為少少的幾%沒什麼,以一個規模是千萬(美金)基金來算,1%管理費就是10萬(美金),更別說現在隨便一個基金的規模都可以破億。

行政費用所包含的有人事費、交易費、稅金、客服費用、印製報表和其他文書所需要的費用...等。這個費用不像管理費是每年固定的,所以總體的MER每年都有可能改變。

每一支基金的MER都不同,即使同一類型的基金也會因基金公司不同而有不一樣的MER。投資人是無法躲掉MER這個費用,只要你買基金,MER就會跟著你直到你賣出為止。一般來說MER不會變動太大,所以高MER的基金幾乎不可能調低MER,絕對不會有基金公司哪天佛心來的降低MER。主動式基金的管理費比被動式要高,而且是高很多。主動式基金的MER通常是在2%-2.5%,但有很多甚至高達3%以上!!(如:加拿大BMF公司旗下的貴重金屬基金)。反觀被動式、指數型基金的MER卻低於1.5%,很多還低於有0.5%。如:美國Vanguard基金系列。也就是說主動式基金的MER是指數型的雙倍或是更高。

那MER對基金的影響是什麼?這邊就用最簡單的算式呈現MER的影響
假設當年的投資報酬率為10%
MER: 2.5%
你的基金報酬率 = 10% - 2.5% = 7.5%

原本實際10%的報酬被MER吃掉了2.5%,這還只是MER,還沒有包括所得稅和手續費喔!

如果報酬率是負的話又是如何?是不是不會扣MER?如果你是這樣想,那你真的是好傻好天真~
假設當年的投資報酬率為-10%
MER: 2.5%
你的基金報酬率 = -10% - 2.5% = -12.5%

所以不管這支基金的績效是好是壞投資人都得付MER,基金公司、經理人、理專則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有錢拿。股市在漲的時候投資人拿不到實際報酬,在跌的時候卻會賠的比基金的實際損失還多。請問身為一個投資人你願意接受這種投資條件嗎?

上面已經有提到MER是不包括所謂的手續費(Commission),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手續費加入考量,基金的報酬會更低。而基金的手續費也有分類,最常見的大概分成兩種:前收型(Front-End Load)後收型(Back-End Load / Deferred Sales Charge)。之後還出現了第三種叫做Level-Load / Low Load,因為是介於前面兩者之間,所以我叫它不前不後型

前收型就是在買進的時候扣手續費,手續費的高低通常是由銷售的銀行或是理專決定,大多都是在1%左右,不過當然也有2-3%的超高手續費。前收型的基金沒有最低投資期限,也就是說投資人可以隨時賣出,在賣出時不會再被收手續費。但不要認為你放一萬進去就是買到一萬元同等的基金,沒這回事!請看下面的算法:
投資金額:10,000
手續費:3%
實際購買基金的金額 = 10,000 - (10,000 x 3%) = 9,700

後收型手續費不是在買進時收,而是在賣出時收。這類型的手續費比較特殊,它是有期限的收費,費率是逐年遞減。一般來說這類的基金投資底線是4-6年,如果在這年限前贖回就必須要付手續費,越早贖回就繳越多。比如說第一年就贖回的話會被扣5%,第二年就變成4%,之後每年遞減到最後一年就是0%。期限過後贖回當然就不會再被扣啦!在期限中間每年可免費贖回10%的部位,超過的話就依當年的手續費扣繳。這一類型的會比較適合長期投資的投資人。手續費計算方式如下:

投資金額: 10,000
手續費: 3%
贖回時的金額: 11,300
實際拿到的金額 = 11,300 - (10,000 x 3%) = 11,000 (你以為你賺了13%,其實只有賺10%)

不前不後型的基金跟後收型的類似,只是期限比較短,一般來說手續的期限是2-3年。這只是為了滿足不想被後收型綁約綁4-6年所延伸出來的產物,其手續計算方式跟後收型一樣。


台灣的基金分類跟國外不同,台灣並沒有用F、DSC或是LL來區分手續費,而是用A、B、C。A是前收,B是後收,C是不前不後。到這邊是不是費用就說完了?這樣想你就又錯了...!那還有什麼其他費用哩?還有另外兩種常見的費用;信託保管費(Custodian Fee)提前贖回費(Early Redemption/Short Term Trading Fee)

信託保管費並非由基金公司收取,而是由銀行或是投資機構收取。通常在第二年開始就會向投資人收取這個費用,費用大約是在0.2%。贖回費並不是說贖回就要繳交,這個應該算是一種罰款。其目的是防止投資人把基金當作是股票用來炒短線。因為每一次的買進賣出都會增加交易費,所以基金公司是非常不喜歡投資人拿基金來炒短線。因此通常每家基金公司都會有規定60-90天內禁止贖回,在這期間內贖回最高可能會被罰2%。這主要是針對前收式的基金,因為後收型的提前贖回的手續費比這個2%要高太多了。

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費用,不過這部分會因每家投資機構而不同。在這邊就先跳過這些跟基金本身比較無關的費用。現在我們用前收型的基金 + MER + 各種費用來做一個試算吧~

投資金額:10,000
手續費:3%
實際報酬率;10%
MER: 2%
投資時間:1年 (為了方便計算)

實際購買基金的金額 = 10,000 - (10,000 x 3%) = 9,700
實際基金報酬率 = 10% - 2% = 8%

投資一年後基金成長為:9,700 x 1.08 = 10,476
一年後的報酬率 = (10,276 - 10,000) ÷ 10,000 = 4.76%

也就是說原本是10%的成長再扣完基金的費用後投資人拿到的只有4.76%,其他的當然就是被基金公司、經理人、投資機構、理專...等消化掉。雖然這是最簡單的算法,也是假設只投資一年的短期投資,所以多少會跟詳細計算後的有點差異,但這樣應該也讓你對於基金的黑暗面有所了解一點了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 - 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